4月20日至21日,第二屆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召開。本次大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舉辦。
安徽省長王清憲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篪出席并致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出席會議。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主持會議,省政協副主席張祥安參加。國內食品行業商協會,綠色食品加工業、預制菜領域頭部企業,采購商,金融機構等代表共約350人參加會議。安徽省食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士友參加會議。
王清憲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關于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的部署,把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作為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突破口,推動安徽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沈篪在致辭中指出,這次大會的召開,既是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提升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水平,加快推進安徽高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大會;同時也是貫徹國務院11個部委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的大會。
沈篪指出,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振興,食業先行。食品工業縱向貫穿三次產業,橫向融合多個領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抓手。安徽是農業大省,農食資源豐富,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數量眾多,比較優勢明顯。安徽省加快發展綠色特色食品加工業,將傳統綠色資源融入現代食品工業發展趨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搶占行業制高點,帶動全產業鏈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食資源產業鏈向精深加工和高端布局邁進,既是大勢所趨,更將大有可為。
沈篪指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項調研組前幾天深入皖北三市(淮南、亳州、阜陽),針對高端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和全要素高端綠色食品產業體系構建與優化,進行了實地調研,獲得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和資料,形成了初步判斷。與此同時,調研組基于全國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優化思路建議。此外,調研組在對三市縣產業的個性化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的同時,也對一些涉及面廣、可能會面臨到的共性問題進行了初步思考。
沈篪表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食品工業與農業接一連三的密切產業關聯特征,以食品工業為紐帶,積極探索并率先開啟了服務地方政府培育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的共建工作,助力地方政府建設特色化食品產業集群,并通過這些食品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使食品工業迅速成為這些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沈篪表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21年開始全面啟動了“推農向食”工程,發揮地方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總結提出了以“政策保障、科技支撐、產業資本、龍頭企業和信息人才”等五個集聚為特征的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路徑,并以“五個集聚”作為模式,開展培育特色食品產業集群服務。
沈篪表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將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安排下,積聚行業力量,匹配行業資源,努力為有需要的市、縣做好服務,共同推動安徽農食產業的創新發展,探索并形成實施農業強國戰略的“安徽模式”,為實現中國式農食產業現代化和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出安徽樣板,貢獻出安徽力量。
據悉,本屆大會共簽約綠色食品加工業項目237個,合同金額842億元、比上屆增長26%,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8個。
本屆大會還單獨設置了預制菜展區,集中展示安徽省預制菜產業發展成果。安徽省2022年預制菜總產值約800億元,力爭今年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到2025年全省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000家左右,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
作者: 王麗莉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