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是全國柿子七大主產區之一,磨盤柿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保定磨盤柿更是與陜西富平尖柿、廣西恭城月柿、云南保山甜柿(次郎)齊名。其果實碩大,形狀扁圓,腰有縊痕,酷似磨盤,故名“磨盤柿”。磨盤柿果肉細膩甘甜,具有“質松、纖維少、味甜多汁、清湯無核”之特點,享有“色勝金衣,甘逾玉液”之美譽,且營養豐富,具有清熱、清肺、化痰止咳、健脾、澀腸、止血等功效,是果中珍品,明清時期被列為皇家“貢品”。 《易州志》記載,明朝林延玉所作易州懷古詩曰:棗柿已紅霜未降,榆槐猶綠霜秋寒“等名句。
2024年保定市全域柿子種植面積近30萬畝,總產量50余萬噸,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易縣、順平、滿城、唐縣、徐水、淶水等地。易縣、滿城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磨盤柿之鄉“。其中,易縣磨盤柿2019年被評為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目前種植面積已超11.3萬畝,年產量約25萬噸,是河北省最大的柿子產區。
然而,由于柿子不易保鮮,儲存運輸困難,只能在秋冬兩季短暫售賣鮮果。隨著南方水果跨區域暢銷,以及柿子收獲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掛滿枝頭的柿子根本賣不上價,一度成為困擾當地村民的”甜蜜煩惱“。
去年以來,保定市立足磨盤柿獨特的產業優勢,提出了以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聚焦百億級磨盤柿產業奮斗目標,打造”保定冰柿“核心品牌,推動保定冰柿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實現保定磨盤柿產業全面躍升和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中國磨盤柿第一市“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加強頂層設計,培壯龍頭企業,強化項目引領,‘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成品牌’“的推進路徑。
一、高位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保定市出臺了《保定市柿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保定冰柿品牌培育推廣營銷方案》,明確冰柿產業發展路徑、舉措和重點工作,圍繞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包裝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思路,引領保定全域磨盤柿產業經濟快速發展。保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宣傳、發改、工信、人社、自規、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組建專家服務團隊,落實專項資金,助力企業技術創新、設備升級,支持企業建立冰柿工廠,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對”冰柿“產業品牌培育的指導。保定冰柿實現了從無到有、突飛猛進,生產冰柿320萬枚,產業產值突破3200萬元,曾因保鮮難題和銷售周期短而困擾果農的磨盤柿,從”鮮柿“變”冰柿“,已然成為了暢銷全國的市場”新寵“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且正朝著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方向高速前行,譜寫了當地鄉村振興”甜蜜曲“。
二、培壯主體,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以冰柿加工企業為核心,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柿子種植戶“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激發龍頭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30家左右經營主體成立保定市柿子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明確品牌準入和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各經營主體優勢,延鏈補鏈強鏈,引導柿子產業抱團發展、聯合發展。冰柿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周邊居民的收入,以易縣獨樂鄉為例,冰柿產業使得鄉里果農每人每年平均增產6000元左右。
三、科技賦能,打造”保定冰柿“核心產品
磨盤柿制作成冰柿要經過脫澀、糖化、挑選、清洗、去蒂皮、裝杯、殺菌、腹膜、速凍等十幾道工序,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山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在種植管理、產品加工、冷倉存儲等環節,建立了全流程標準化體系。企業自主研發的精準控溫冷凍工藝,細化到冷凍溫度誤差不超過0.5℃,鎖住柿子清甜口感,又延長了保質期。創建柿間小院產品研發中心,目前已衍生出了柿葉茶、柿子醋、柿子酒等產品,同時圍繞”柿柿如意“”心想柿成“美好寓意開發了茶具、鑰匙扣等文化產品。
全市選派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601名,構建了”農戶+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村集體+社會化服務企業“利益共同體,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415個,提出合理化建議1133個。在大學生農業職業經理人的推動下,登陸直播平臺,創下了單日銷售額突破百萬元記錄。
四、以柿為媒,打造銷售新路徑
加強與中國柿子產業聯盟、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合作聯系,積極參加國際柿學會研討會、中國柿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重大會議,了解柿學前沿研究、柿產業創新技術和產品,與全國專業領域專家學者進行面對面交流,推介冰柿產品。舉辦柿子產業發展大會,以柿為媒,以柿交友,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在2024中國(上海)國際果蔬展覽會,舉辦”保定冰柿“上海專場推介會,發布保定冰柿區域公用品牌,與560余家客商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與美國、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渠道商建立了聯系。目前,冰柿產品已與盒馬鮮生、北京七鮮、北京物美、吉林歐亞集團等高端渠道達成合作,保定冰柿產品將逐步向全國鋪貨、向海外進軍。2月28日,由中央、省、市三級媒體組成的”媒體看保定“采訪團,走進了易縣獨樂鄉獨樂村保定沃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冰柿加工車間,探訪特色冰柿產業發展情況。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