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周期性在今年依然在困擾行業發展。在經歷了中秋“十一”短暫的小陽春后,原奶行業的回升再次被打斷。前三季度,在奶業產量持續增長和質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受經濟發展恢復偏慢、消費需求提振偏弱的影響,國內原奶價格和供給回歸低迷。在業內看來,奶業正處于一個拐點,如何破解國內原奶周期性和季節性波動的問題仍沒有答案,迫切需要找到結構性增長的新機會。
原奶價位進入周期性震蕩
去年下半年起,受下游乳制品消費不振、養殖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原奶出現階段性過剩,牧場大面積虧損,中小牧場業績承壓,乳企大規模噴粉。2023年初,奶價的持續下滑以及養殖成本的不斷上升,讓國內原奶行業虧損面高達60%。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從2023年1月第一周的4.12元/公斤持續下跌至9月中旬的3.71元/公斤,觸及年內低點,9個月跌幅約10%。
隨后四周,平均奶價止跌企穩。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10月份第二周國內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73元/公斤,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下跌9.9%。
“奶價企穩原因在于供需有所改善。”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近一年國內奶牛淘汰超百萬頭,奶牛存欄快速下降使得原奶供應量過高的情況得到調整,此外乳企加大產品促銷力度,今年上半年以來,白奶消費量提升8%,酸奶消費量提升3%—5%。
然而中秋“十一”短暫的小陽春后,市場又重回低位運行狀態。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11月第2周監測數據,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3.7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0.2%。
在這論周期苦熬中,在乳企提高合同門檻和市場淘汰的共同作用下,一些中小牧場紛紛出局,以河南為例,當地50多家牧場如今只剩10多家,大多為日產超過30噸的中大型牧場。
外部因素影響有待消化
“本輪原奶行業調整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宋亮看來,隨著賺錢效應的重新出現,國內養牛熱情再度上升,而國內乳企加碼上游奶源建設,讓國內原奶供給快速提升;同時,俄烏戰爭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導致的飼料成本上漲以及市場消費不及預期等情況,也加大了調整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市場反饋來看,乳制品消費恢復緩慢,原奶的苦日子還沒有結束。
“今年上半年快消品漲幅為0.1%,如果把數據更新到11月,漲幅是-0.5%,這意味著,快消品現在還在走低。”在日前舉行的新能量乳制品行業年會上,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暉表示,在消費復蘇大背景下,包括乳制品在內的快消品在當前仍然面臨一定困境。
另外,凱度消費者指數預測,快消品明年的增長還要再放緩1個點。從奶制品的數據來看,疫情期間和疫情放開后表現均不好,疫情期間是0.7%的增長,疫情之前是2.9%的增長,截至現在的數據是-2.5%的增長。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同樣指出,2023年1—8月份,全國牛奶產量同比增幅7.2%,全國乳制品產量同比增幅3.6%,生產規模繼續保持增長。不過,在奶業產量持續增長和質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受經濟發展恢復偏慢、消費需求提振偏弱的影響,我國奶業產業和企業均面臨經營困難、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等多重挑戰。
據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宏介紹,今年三季度國內液奶銷售規模同比下降5.1%,高于上半年的2.5%,對于未來市場前景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一些外部因素影響還需要時間去消化。
“年底本是乳制品消費旺季,如果現在奶價沒有太大的起色,不知道明年上半年行業淡季時的情況會不會更糟。”一些小型養殖場主對明年的市場前景也很擔心。
原奶是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的基礎,但近年來,國內原奶行業一直受到行業周期性和供給季節性波動的影響,面臨著“漲價養牛—過剩跌價—跌價殺牛”和“旺季缺奶、淡季過剩”的雙重困境。
而今年上半年,國內下游乳企為了消化多余的鮮奶,不得不將其噴粉儲藏,由于國內奶粉成本高于進口奶粉,這也給國內下游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
多元化發展是行業未來路徑
原奶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成本持續高位,行業競爭加劇。延伸到生產企業的業績層面,部分上市乳企業績同樣未達預期,今年前三季度,上市乳企中,只有伊利股份、新乳業、燕塘乳業等少數乳企實現了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劉超看來,盡管行業在今年前三季度表現喜憂參半,但我國奶業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他認為,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科技創新、多元化發展是行業未來的路徑。
對于當前市場存在的挑戰,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等頭部乳企更聚焦于智能、綠色、智慧的發展模式。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劉春喜介紹,伊利分別從加速乳業智能化轉型、全球布局,以及拓展技術應用助力乳業綠色發展等三個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蒙牛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則認為,中國乳業的未來在三個方面:更營養、更智慧、更綠色。
此外,今年以來不少乳企加速布局,通過技術與產品的創新,積極開拓新領域、新賽道。上半年,伊利旗下伊刻活泉推出了一款火山天然礦泉水現泡茶,入局茶飲;9月,光明冷飲和瀘州老窖打造了“酒香冰月禮”冰淇淋月餅,通過跨界聯名的方式吸引了一波流量;11月,蒙牛上線“一口樂趣”高鈣餅干,主要針對4—14歲兒童營養健康和口味需求。
究竟如何破解周期性難題?“在大健康背景下,多元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由路徑。”對此,業內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整體消費市場十分龐大,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從乳類細分來說,就是從喝奶向吃奶轉變。乳制品逐漸走向生活的必需品,不僅是牛奶、奶酪,包括冰品在內,人均奶類消費水平將會不斷提高。
(本報綜合整理)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