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水產品大會在福建廈門開幕。大會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指導,以“聚焦健康業態 重構產銷平衡”為主題,聚焦重點品種和重要環節,探究全球水產品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和國內消費趨勢走向。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副站長于秀娟、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與市場加工處處長王丹、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林懷遠出席大會。
受劉新中局長委托,王丹代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做大會致辭,她表示,“中國水產品大會”創立于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持續每年召開。在提振行業信心、凝聚行業智慧,幫助產業應對內外部挑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逐漸成長為業界定期聚會和交流的平臺。本屆大會圍繞產銷平衡、市場擴容、渠道創新、品質與安全等熱點話題,聚焦加工、市場、流通和全產業鏈建設等關鍵領域,開展深入探討,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希望中國水產品大會堅持務實高效、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辦會特點,為與會代表提供了解形勢、研究問題、反映訴求、合作共贏的平臺,共同打造大會品牌。
在主論壇形勢洞察與產業前瞻版塊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韓楊作《國內國際雙循環:農業挑戰與機遇》報告,圍繞農業農村經濟與政策、農業開放與國際合作、海洋與漁業經濟政策等內容進行分享,她指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農林牧漁”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優勢,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作《水產品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與新發展》報告,從全國水產品電商發展情況、創新模式、跨境電商等方面進行分享。他提到,2023年中國水產品電商總體市場規模已超過700億元,未來仍有巨大發展潛力,但風險也如影隨形。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到家業務、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表現亮眼,長期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就“全球水產品展望與我國水產品產銷平衡重構”一題,圍繞水產品生產變化、貿易變化、我國漁業挑戰與趨勢等方面,以全球視野對當前國內外水產品市場進行了數字解讀和深度分析,并對我國水產品產銷平衡重構做了前瞻性預判。
全聯集采水產品(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施通才圍繞《打造全球數智化凍品進口供應鏈服務平臺》,展示了全聯集采在金融供應鏈模式,數智化水產生態鏈打造和產業互聯網升級的創新思路。
開幕式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直播電商運營基地”簽約授牌儀式舉行。山東榮成市石島管理區政府指導泰祥集團成立海選天下文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與協會電商部——鵬泰電商集團通力合作組建“協會直播電商運營基地”,基地正式投入運營也將更好地助力會員企業單位,賦能企業在直播電商領域實現騰飛。
會議同期召開多場分論壇和專題研討,聚焦水產品消費、高端進口海鮮市場拓展、企業渠道創新發展、大宗水產品國際貿易與市場等議題,分析研判發展趨勢。圍繞牛蛙、海馬、蛤仔產業發展,對蝦、羅非魚、魷魚、鱈魚、三文魚、巴沙魚、金槍魚貿易與市場,以及養殖大黃魚認證、合法產品可追溯管理體系建立等內容,探討水產品產業創新和發展之路,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動力。
本次大會得到了漁業有關主管部門、六大國家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多家行業協會、科技聯盟、科研院所、國際機構、企業、媒體的鼎力支持,邀請到水產品生產、加工、流通、貿易等企業,商超、餐飲、酒店、電商平臺、直播平臺,以及從事社區團購、供應鏈、菜品研發、調味品生產的企業和機構等各方代表參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