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涪陵榨菜因熱銷150億包、年產值高達120億元再度出圈,也掀起人們對我國泡菜產業的熱烈討論。但縱觀我國泡菜產業的發展,雖然豐富多樣的泡菜類產品在人們的一日三餐中頻繁出現,但市場上除了些許叫得出名號的品牌外,實在難尋更多有口皆碑的產品。那么,在泡菜產業這個數百億規模的賽道上,生產企業又該如何把握晉升機遇呢?
中國人傳統的一日三餐中離不開饅頭、米面、白粥等主食類食品,而要說為何沒什么風味的饅頭、白粥等能夠在家庭餐桌上長期存在,泡菜、腌菜等佐餐小菜可以說相當具有“發言權”。一般來說,泡菜主要是為了使蔬菜能夠存放更長時間,經浸泡、發酵后得到,腌菜則是經脫鹽、腌漬、調味得到,雖然加工工藝不同,但風味上的酸、辣、爽等相同屬性也使得他們有著些許的殊途同歸,并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開胃小菜或是餐食中的配料。
與此同時,泡菜、腌菜一類食品主要是以大白菜、芥菜、黃瓜、蘿卜、豇豆等作為原料,蔬菜類相較于肉制品的低成本和較高的可獲得性也使得早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動手制作此類美味。但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齡化加深,以及外出務工人口、獨居群體等增加,人們自己動手制作泡菜的次數似乎也在逐漸降低,一些袋裝、罐裝的產品則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近些年來這樣的趨勢更是愈發明顯。
然而,雖然在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上游參與泡菜生產、銷售的企業越來越多,但不難發現隨著人們對產品品質和品牌的看重程度加深,也使得這一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但其實,就市場供需現狀來看,相較于如何快速推出泡菜產品,注重生產效率、品質并舉更將成為泡菜生產企業突出重圍的現實路徑。
一方面,蔬菜類食品在制作泡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經過整理、清洗、分揀、切分等初加工處理。隨著氣泡
清洗機、毛輥清洗機、
切菜機等成套的凈菜加工設備在蔬菜的清洗、除雜、剔除腐爛部分、切配等環節顯現出省時省力的加工優勢,其不僅成為眾多連鎖餐飲品牌、食堂等用餐場景中的標準配置,自動化的高效加工顯然也將為泡菜制作過程中大量蔬菜的處理帶來更為貼合現代化發展趨勢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基于食品本身的加工、儲存需要,以及人們對于食品食用便捷化、包裝精致化的需求提升,小袋裝、大袋裝、罐裝等多形式的產品包裝出現,也就對泡菜制成后的殺菌、灌裝、封口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殺菌機、微波干燥機、連續封口機、氣調包裝機等設備也將為泡菜生產線帶來更多可能,而生產工藝的升級也使得此類食品不使用防腐劑也能達到長期的儲運標準。筆者早前就曾購買過一款袋裝的泡菜產品,得益于食品殺菌、充入惰性氣體進行包裝等環節賦能,產品保質期可達到三個月左右,由此人們也能夠盡享來自全國各地的泡菜風味。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泡菜生產中加大自動化加工設備、加工技術的投入力度,人工參與環節的減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食品安全的發生;而生產規模壯大過程中的集群化、產業化優勢以及生產標準的統一化,也將進一步擴大地區性特色食品的品牌效應,推進產業發展。
如何在泡菜生產賽道上實現突圍?現代化的生產格局想必能在產業發展中給出答案。在市場規模達到400億的泡菜賽道上,缺少更多優質品牌的格局使得產業發展機遇正盛,相關生產抓住時機或將促成產業向百花齊放的態勢演進,也將進一步提升產業整體發展實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