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內蒙古2019年的GDP正式“出爐”,生產總值完成17212.5億元。內蒙古自治區坐落于我國北部,素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近幾年,內蒙古政府加快了脫貧攻堅的腳步,通過發展農產品產業來發展壯大當地的加工企業,同時保障當地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蕎麥生產環節自動化
蕎麥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鐵、錳、鋅等微量元素,是國內種植較多的一類谷物。內蒙古赤峰是“蕎麥之鄉”,當地蕎麥加工企業眾多。當地企業引入蒸煮、烘干、脫殼、分級、色選等設備,對蕎麥生產環節進行自動化升級。當地由蕎麥加工制成的食品種類也很多,包括米面類、茶飲類、調味類、酒類、醫藥原料類等。
紅干椒加工鏈完善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享有“紅干椒之都”的美譽,當地紅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年產辣椒30億斤,產量占全國的22%。現如今,當地注冊成立128家紅干椒專業合作社,建設21家標準化冷庫來保存紅干椒,引進15家紅干椒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14萬噸,完善紅干椒種植、采收、加工、銷售產業鏈。
馬鈴薯主食化加工
內蒙古是我國馬鈴薯 5 大主產省區之一,2019年馬鈴薯產量達到 139.1萬噸,全產業鏈產值 120 億元。除了售賣新鮮馬鈴薯,還通過一系列食品加工設備將馬鈴薯加工成主食產品。據悉,當地某企業引入面食加工設備、
餅干生產線、發酵設備等自動化設備,生產包括刀削面、奶片、餅干、粉條、馬鈴薯醋、馬鈴薯酒等在內的20多種產品。
葡萄酒產業起步
內蒙古烏海市地處大陸深處,是顯著的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葡萄。目前,當地葡萄種植面積近3.2萬畝,引入國內外葡萄名優新品種140多個。高品質的葡萄也在當地催生出紅酒產業,葡萄加工設備、葡萄酒釀造設備等被大量引入。據悉,當地現在有葡萄酒加工企業4家,年生產能力11000噸;保鮮流通企業11家,貯藏保鮮能力12萬立方米。
牛羊肉精深加工
近日,錫林郭勒盟一條安格斯肉牛精深加工生產線在內蒙古額爾敦某股份有限公司基地投產運營。作為我國牛羊肉產品主要輸出省區,內蒙古畜牧業發展規模日漸擴大。當地的畜牧業產業鏈條已涵蓋飼草種植、牛羊繁育養殖、品種改良、屠宰與精深加工等多個領域,并通過自動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的引入,生產能力大大提升。
大米生產智能監管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東北部的扎賚特旗是內蒙古產糧旗縣之一,全旗現有耕地289萬畝。當地出產的大米色澤晶瑩剔透,口感綿軟有彈性,在自動化設備的助力下,當地大米生產效率和品質都得到了提高。據悉,當地水稻的生長期中,利用了現代化智能設備全程監控記錄水稻生長的水質、肥料、氣溫等各種數,指導田間管理。水稻成熟后的收割也已經實現了完全機械化。
小編結語:內蒙古是我國農業資源和生產大省,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不僅有利于加快當地農業的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更有利于幫助當地農民實現脫貧致富。而在發展中,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能幫助生產企業提高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條的質量和效率,讓產業發展布局趨向合理,提升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