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食用油市場的快速發展,但現在市場上魚龍混雜,食用油總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各種食用油讓消費者無法區分好壞。日前,《食用油流通管理規范》通過審核,為規范食用油流通安全,保障產品品質安全提供標準依據。
中國食用植物油行業的品種較為豐富,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油茶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櫚油、橄欖油等等。其中,棕櫚油和橄欖油主要從國外進口。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食用油的消費量也逐年增長。目前食用油市場達5000萬噸左右的消費規模,國內上規模的食用油加工企業超過上千家。
誠然,現在食用油市場上不乏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食用油總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各種品牌的食用油讓消費者無法區分好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此,行業人士2019年4月初步編制完成《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標準框架稿,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完成征求意見稿,并已面向行業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已于近日審核通過。該標準是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起草單位有8家,包括山東香馳控股有限公司、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德鑫泉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據相關人員介紹,《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規定同《團餐食品通追溯管理規范》大體一樣,從范圍、術語和定義、信息追溯體系、信息追溯采集、信息追溯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要求。該標準適用于食用油出廠、銷售、流通加工等流通過程中的信息追溯管理與信息共享,生產過程中的信息追溯可參照使用。
在信息追溯體系中,《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從通用要求、系統功能、追溯標識、追溯采集的基本信息、采集的基本信息內容和表示5方面進行細分規定。
其中,對于追溯標識,規定食用油流通過程中需對商品更換標識或另行添加包裝,其新增信息追溯標識應與原標識保持關聯一致,同時信息追溯標識應具備防偽、防復制功能等等。
后,《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從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進行規范,而信息追溯管理方面,《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也從三方面進行規定要求,包括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安全。而在信息傳輸中,要求食用油生產信息追溯內容應與物流等流通信息追溯體系暢通對接等等。
《食用油流通追溯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的制定并實施,不僅有利于規范食用油的流通秩序,制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食用油對社會危害的影響,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用油流通成本,保障食用油流通安全,確保食用油品質安全,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