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食品供應成為不少國家的危機之一。而我國現今食品行業的復工復產行動有序進行,食品供應狀況良好。對于國內食品產業而言,近段時間或將成為企業進入市場的好機會。遇此良機,部分企業還需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食品產業內,我國進出口規模存在一定的逆差。但近兩年,隨著國內食品質量的穩步提升,食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例如食糖出口量在2014-2018年間持續保持增長狀態,增長速度達到309.76%,2019年1-10月的食糖出口量就達到143880噸。再例如2019年農產品出口規模也達到791.0億美元。
而在如今的檔口,國外食品產業發展受阻,或將成為國內食品企業的良機。自從二月以來,揚州向澳大利亞出口的冷凍食品合計達到72.5噸、貨值19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5、5.3倍。廣州螺螄粉的海外訂單也接連不斷,柳州某企業于近段時間向海外出口2個批次近4萬袋螺螄粉。
那么,國內企業該如何掌握好這次機遇呢?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大部分企業食品自動化生產體系還不完善,因此要先提升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滿足進口國的食品標準。如今,國內食品科技的研發水平不斷提升,自動食品加工設備層出不窮,為食品企業升級自動化打下了技術基礎。
提升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就意味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參與程度,自然也能降低人工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另外使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進行食品生產還能極大地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自動監管能力,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對于食品企業來說,升級自動化迫在眉睫。
如今,在食品科技的支撐下,食品企業實現自動化生產變得越來越容易。就拿面包生產來說,揉面機、分團設備、塑形機、發酵設備、烘烤設備、冷卻設備、分揀設備、包裝設備等組成了它的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設備能比人力操作更精確地控制面包的制作狀態,降低面包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維持質量的統一穩定。
再例如近段時間大火的方便面,不今上線了自動化生產,其生產技術還在不斷升級。例如面餅的生產從油炸升級為干燥;在包裝方面,將將充氣成分、包裝材料與充氣包裝機三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并在包裝封口上開始應用熱管和冷封口技術,提升其包裝質量。在整線控制上,則開始融合計算機、大數據、微電子等技術。
如今,食品企業的打開市場的機遇近在眼前,而自動化升級將有助于食品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成為企業沖擊市場的強大驅動力。有研究數據表明,到2022年食品自動化行業將達到25億美元。可以看出,未來幾年內,自動化食品機械將成為制造業的戰略性高地,食品機械制造商也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我要評論